top of page

白龙江上游谷地文明变迁简史 Heritage and History of Civilisation in the Upper Bailong Vale

白龙江,古称桓水,发源于昆仑山脉东端余脉西倾山郭尔莽梁和岷山之间,流经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碌曲县、四川省若尔盖县、甘肃省甘南州的迭部县、舟曲县、陇南市的宕昌县、武都区、文县,在四川广元市境内汇入嘉陵江,全长576公里,舟曲县城以上为上游,河长228千米,区间有哇坝沟、安子沟、达拉沟、多儿沟、腊子沟等支流汇入。

位于华夏腹地与青藏高原边陲的白龙江上游河谷,右岸是巍峨绵延的岷山山脉,左岸危岩耸立的石山在地质学上属于南秦岭山脉西延和昆仑山脉东延部分的交汇处,是中国南北方的自然分界线,历史上不同时期有诸多名称,“迭山”是近半个世纪以来才开始使用的学名。

崇山峻岭间的白龙江谷地气候宜人,动植物资源丰富,早在四千年的新石器时期就有人类繁衍、生息,历史上一直是氐羌和农耕民族狩猎、耕牧、徙居、融合的摇篮,也是许多部落民族与中原政权频繁纷争之地。

三危圣境

距今5000多年前的五帝尧舜时代是中国历史上气候最温暖时期。《史记·五帝本纪》记载,生活在今江淮、荆州一带的炎帝后裔-----“三苗”部落多次作乱,舜请求尧将其流放到“三危”,这样不仅可以排除内患,还可以改变西方戎人的习俗。今天广为人知的三危山在甘肃敦煌,因莫高窟而举世闻名,是随据羌人西迁而后得名。据《河图括地象》记载“三危山在鸟鼠(今漳县鸟鼠山)之西南,与汶山(今岷山)相接......黑水出其南。” 由此可推测三危山就在今天的迭山,黑水就是今天白水江上游黑河,而三苗则成为后来诸多西羌民族的共同祖先。《诗地理考》:“羌本姜姓,三苗之后,居三危,今叠、宕、松诸州皆地。” 《史记·夏本纪》记载夏禹共疏通了9条大河,包括黑水,而白龙江上游地区则正式载入华夏版图,属于梁州之域。

诸羌故郡

距今3000多年前,历史气温经历过周王朝骤降骤升过山车式的变化以后,到诸侯割据,群雄纷争的春秋战国时期再一次进入暖季,平均气温比现在高2-3度。地处高原的白龙江上游谷地气候凉爽,适宜兼营农、牧、林、猎,一直是秦国统治的边塞要地,当地居民主要为白马种广汉羌及参狼种武都羌,专营牧业者称“羌”,兼营农猎者谓“戎”,河谷地区的务农者为“氐”,他们归化秦国,向秦国统治者纳税赋。再往西的高原地带则处于实力雄厚的羌、戎部落的保据之中。秦始皇统一全国后(前221年),迭山南麓白龙江上游谷地北岸由中央集权统治,属陇西郡管辖。

秦朝的暴政被推翻后,西汉建立起强大的统一封建王朝(前206年-23年)并加强中央集权统治,该地区不仅由洮阳郡地方管辖,凉州刺史也于洮州(今临潭县)设军事重镇,由南部都尉监察地区行政。东汉年间(25-220年)气候变冷,中原的军事力量无暇顾及,白龙江上游谷地又处于参狼、白马羌部落割据之中。

蜀魏边地

三国时期(220-265年), 迭山起初是魏、蜀国界山,也是两国战线的最西端。白龙江谷地归蜀汉益州阴平郡(今文县),诸葛亮攻取白龙江中下游武都、阴平二郡后继续北上。蜀国名将姜维于沓中(迭部县洛大乡)屯田,并翻越迭山攻打洮阳,结果魏将邓艾大败姜维,白龙江上游谷地连同中游武都、下游阴平旋即归魏所辖。西晋时期(265-316年)该地区仍属秦州阴平郡。

第一次羌吐汉之争

魏晋朝为历史上的气候寒冷期,北方游牧民族为了生存,不断向黄河流域内迁,中国统一的局面逐步瓦解,形成五胡乱华的局面,到了十六国(304-439年)年间,气候才开始回暖。此时鲜卑慕容部的吐谷浑人已经占据了从川北到洮河以西、青海湖周围大片西羌部落的草原,发展成为雄霸一方的游牧民族,白龙江上游谷地亦被吐谷浑所控制。330年,雄踞河西走廊的前凉君主张骏乘前赵新亡之机,出兵收复黄河以南失地,白龙江上游谷地也一并被汉人从吐谷浑人手中夺回。仅过了55年,白龙江上游便又被割据陇西的乞伏鲜卑人所陷,西秦在境内设置甘松郡,防御南方的成国(巴氐人)和东晋,而西秦控制该地仅十几年后便投降羌人,归属后秦。

第二次羌吐汉之争

南北朝时期,气温进一步转暖。北魏初期(420年)白龙江上游谷地归“宕昌国”羌人统辖,太武帝拓跋焘时(424-452年),宕昌羌酋帅降魏,该地区遂归北魏所辖,西北邻吐谷浑,西南邻党项羌,南邻宋益州。至公元534年北魏分裂后,该地区又被吐谷浑所占,东邻西魏。

北周明帝武成中(560年), 汉人西逐诸戎,在白龙江上游设三川县,于三交口(今达拉沟口)筑城,置甘松防,隶恒香郡。建德六年(577年),于甘松防故地置芳州,以地多芳草而得名,又置叠州,取群山重叠之义,白龙江上游谷地分属叠州、芳州的格局开始形成。

隋朝(581- 618年)在中原王朝的打击下,吐谷浑走向没落,加上吐蕃王朝不断向东扩张,原本在川西一代游牧的党项羌请求内附,并循岷江到川西北松潘定居,白龙江上游谷地也逐渐被党项人所控制,党项人的古老生活习俗和原始苯教信仰传统很多都仍保留在民间。此时迭山称白岭山,直至民国时期此名仍在使用。605年隋炀帝罢州为郡后,叠州划归临洮郡,芳州归同昌郡(治今九寨沟县)。

唐朝(618-907年)近300年间,一直保持温暖的气候成就了农业大国历史上最鼎盛的时期,但平均气温逐年下降,使得半农半牧的白龙江上游地区战事连年不断。先是唐王朝、党项羌、吐谷浑三方重兵争取江峡锁钥地带,吐谷浑灭亡后,吐蕃国力开始强大,并开始对唐朝展开长达200余年的侵扰,党项羌为抗衡吐蕃而再次内附朝廷,并在安史之乱后与一路北上的吐蕃军队在此地区分庭抗礼。白龙江上游地区成为见证四大强族命运盛衰和竞相经略争夺的要地。

第三次羌吐汉之争

唐高祖武德元年(618年)先在白龙江北岸置丹岭县(今卡坝乡),后复置芳州,辖白龙江南岸的常芬(今旺藏乡、达拉乡)和丹岭二县,四年(621年)叠、岷、宕、 洮、旭五州一同受陇右道岷州总管府统领,五年(622年)再次被吐谷浑占据。七年(624年)讨平吐谷浑复置叠州。

第一轮唐蕃战争

唐太宗贞观三年(629年),迫于唐蕃战事,松州(今松潘县)治北移于常芬县长乐城,芳、松二州同治于今达拉沟口。贞观九年(635年),党项羌最大的拓跋部豪酋----拓跋赤辞内附,御赐姓李,拜为西戎州都督。唐高宗上元二年(675年),芳州陷于吐蕃。旋又收复。由于吐蕃的不断袭扰,党项羌再次请求朝廷内迁,被迫离开白龙江、岷江上游谷地,整体向陇东、河套地区移民。 武则天神龙元年(705年),叠州辖合川、常芬二县,上下迭地区始统一。

第二轮唐蕃战争

755年爆发安史之乱,唐王朝国力衰退。762年后,叠州偕同岷、宕等州相继被吐蕃占领, 留居故地的党项人被称为“弥药(亦或白高、婢药、白狗等)”。813年,《元和志》始见迭山主峰--通弥山(措美山)名称。820年全部陇右地区被吐蕃攻陷,州县俱废,名存实亡,从此归吐蕃远征军 “噶玛洛”(未得诏书不能返回)统领。

唐末866年,吐蕃政权日趋分裂削弱,从此至五代时期(907-979年),吐蕃远征陇右诸地军队已多无主,士兵自相纠合部落割据,称为“温末”。叠州、芳州、潘州均归潘罗支部(950-1028年,1001年后北迁凉州,为河西六谷部大首领,亲北宋,攻党项,后被回鹘灭)统领。

值得注意的是,白龙江上游地区的雍仲苯教信仰最早竟可追溯至苯教前宏时期,比许多西藏苯教信仰传统的历史还早。正是因为被信仰印度佛教的吐蕃政权流放远征的雍仲苯教信仰者们在唐蕃边境竟然得到了最后一丝苟延残喘的空间,这种佛教化的苯教信仰在此地与原住羌人的原始苯教信仰偶遇,找到了似曾相识的亲切感,并一路走到了今天。有趣的是,甘肃省目前保存最早的雍仲苯教寺院--阿夏纳告寺(875年)的部分历史文物仍保留了早期汉地的佛教造像风格,也从某种程度上反映了白龙江上游地区历史人文轮回演变、交替融合之妙。

自唐末至北宋,吐蕃政权占领并统治白龙江上游谷地长达300余年(含唃厮啰政权),并影响至今逾1300年。

北宋收复

960年北宋建国后,后藏地区亚泽王之后裔唃厮啰在河州诸羌扶植下创建地方政权(1015年),吐蕃后裔政权重心由河西回归甘南,唃厮啰国臣属于北宋,东邻秦凤路阶州、文州,北连党项(1038年建立“大夏白高国”,西夏),西北邻吐蕃阿柴(阿夏)部落,西南邻脱思麻(多麦)部落。宋朝为了巩固同盟关系,抗击西夏,封唃厮啰为保顺军节度使。至宋熙宁六年(1073 年),气候再次急转直下进入冷期,宋王朝受辽、西夏交相侵扰,王安石为验证改革成果,不惜代价支持王韶发动熙河之役,收复洮、岷、叠州,叠州上部属秦凤路洮州辖,下部属岷州辖。至此白龙江上游地区的政治统治格局基本成型。

南宋附金

北宋末年气温逐年下降至史上最低点,1114年以渔猎为生的女真人建立金国,先后灭辽与北宋占领北方大片土地。南宋(1127-1279年)初年,叠州属临洮路洮州辖。1195年雄据叠州的鲁黎族首领青宜可附金, 1206年,金任其为叠州副都总管加广威将军。叠州始为金人统治。

蒙元旗下

南宋理宗端平三年、蒙古太宗八年(1236年)三月,元伐蜀。蒙古太宗窝阔台汗次子阔端遣兵攻克白龙江流域诸地,阶、岷、迭、宕十八族降蒙古,叠州悉受蒙古汗国统领。1253 忽必烈率师南下剿大理国,取道叠州出达拉沟。 元世祖忽必烈中统元年(1260年),乌思藏啜族人赵阿哥昌任叠州安抚使,成为境内世袭土司。元代(1271-1368年)在中央设总制院,后改称宣政院,以统领天下佛教及吐蕃事务。叠州属宣政院下吐蕃等处宣慰使司都元帅府脱思麻路松潘叠宕威茂州管辖。

明、清至民国500余年间,白龙江上游谷地迭山南北大部分地区先后被卓尼杨土司收服为世袭领地,始称迭部,部落地名多数沿用至今,实行政教合一、军民一体的土司制度,行政上隶属洮州卫(厅、县), 一直延续到民国末。然而,在经历汉羌、鲜卑、党项、吐蕃、女真、蒙古轮番争夺统治和民族大融合后,现在迭部各部落统称藏族,但服饰、生活习惯、宗教信仰、方言土语都略有不同,与邻近的安多其他藏族相比,也具有明显的区别。

总体来说,迭山及白龙江上游地区虽然地处偏远,但其文明史脉络清晰,生态环境良好,尤其是北宋以来社会相对平稳,许多上千年的历史遗迹和风俗习惯至今依稀可辨,实为感受自然和人文遗产和华夏社会进程的丰富资源宝库。

Featured Posts
Recent Posts
Archive
Search By Tags
No tags yet.
Follow Us
  • Facebook Social Icon
  • Twitter Social Icon
  • Google+ Social Icon
bottom of page